回到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幸福的教师,阳光的少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打造幸福教师队伍纪实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5-12-8 点击:26398

在江右胜地、匡庐幽麓,屹立着一所“千载学府,百年名校”,她就是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九江一中”或“一中”)。九江一中的前身为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创办的濂溪书院,间接历史近千年;正式立校于1902年,直接历史112年。近千载来,九江一中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百余年来,她凭借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卓越的办学成就饮誉四方。特别是近年来,九江一中着力打造幸福教师队伍,培养健康阳光、全面发展的优质学生,濡染日深,影响日远,成果卓越。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教师首先应成为人格完善、内外和谐、智慧明达的人,即取得了个人完满发展的“幸福”的人,然后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身心愉悦  快乐在濂溪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每位教师都应当是受到尊重、享有尊严从而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任何歧视、侮辱和打压都必然导致心智扭曲、自我封闭和自暴自弃,最终在学生的心海投下邪诞、阴森甚至暴戾的暗影。

九江一中现有教师4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10人,国优教师18名,省骨干教师28名。如果把这支队伍比作一片茂盛的森林,那里既有直参云天的大树,也有平凡点缀的花草。无论是德高艺馨的名师大家,还是初育桃李的杏坛新人,学校一律平等相待。尊重每一位教师、善待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位教师是九江一中打造幸福教师队伍响亮的口号。

九江一中是一所通人性、达人情的学校,关心所有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关注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这种真诚的关怀几乎是全方位的,从入职培训到专业成长,从男女感情到婚姻家庭,从子女入学到工作就业,从身体状况到桑榆暮景,无不涵蕴着学校的殷殷之情。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更是教师之乐。然而,作为谦谦君子的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专业精神和坚正的职业操守才能够从教育中获得快乐。他们热爱教育,并愿意为之奉献一切;他们具有高度的使命感、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革新创造精神;他们拥有强烈的自律性和荣誉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九江一中陶冶教师情操,健全教师体魄,增强教师愉悦感的有效路径。2012年成立的“九江一中全民健身协会”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在业余时间开展文体活动。两年间,累计开展活动百余次,包括春节团拜、教师节联欢会、师生运动会、示范党课和红色旅游等,参加的教师超过3000人次。每年三月定期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更是使全校师德水平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

九江一中似百岁的长者,周身散发着悠远绵长的气韵,绿荫如盖的校园中,香樟树壮干硕、枝繁叶茂,既是四季常青的佳木,又是密实可用之材。它们凭借着始终如一的和悦姿态成为了学校一道恒久不变的风景线,成为了一中教师的象征。


求同存异 和谐在濂溪

酸甜苦辣咸调合在一起,才有了五味俱全的佳肴;宫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才有了五音共鸣的妙音。在教育中,和谐创造了美,也创造了幸福。

多年来,九江一中始终秉承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追求和美的至高境界,以和谐共事助力学校发展,追求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团队关系、家校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其一,学校以公平的信念构建起了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营造了融洽、和谐的干群关系。其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前提。学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再三,良好的团队关系是个人发展和集体事业昌达的重要保证。学校致力于打造以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为主要特征的团队关系。此外,创建和谐校园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学校加强了育人网络的建设,优化整合三方面的教育资源,求同存异,共同服务于教育事业。家庭是事业的支点,是人生的锚地,没有和谐的家庭就没有幸福的人生。学校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家庭观,经营充满慈爱、尊重和阳光的美满家庭。

正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深刻的体会指导着九江一中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新颖且行之有效的举措,行政干部听课、师生联欢会、户外拓展活动、亲子活动、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等风生水起,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专业成长 进步在濂溪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程度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还是挫败感、沮丧感和压抑感。

九江一中在打造名师队伍的同时,极力锻造青年教师,促使其专业快速成长。一方面,学校鼓励、支持、组织青年教师通过学习汲取营养,提高专业素养:为老师们购买专业书籍,推荐书目,鼓励校内听课和外出交流,引导其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读书协会和研究生协会,实施“青蓝工程”,召开“学习型”教学研讨会,实行团队互助;此外,学校还邀请教育界名家主讲“濂溪大讲堂”,与教师深度交流实现专家引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并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签订“战略合作基地学校”协议等。

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加快数学化校园建设进度,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今,两个校区的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均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全校教师的教学电脑配备齐全,实现了校内无线上网;考试全程监控双向系统和双向电视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并添置了网上阅卷系统,新增计算机房4间、电脑200多台……

1990年九江一中人在校园南坡埋下第一条竹鞭,此后,年年箨龙腾上,鳞甲成堆。历经20多年的精心呵护、培育,如今荒坡林木葱茏,修竹如翠。如同这片竹林,一中对人才的培养如今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20122013年,九江一中教师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37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18篇;有122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17人次获全国奖项;承担4个国家级课题、14个省级课题立项,8个省级课题结题;共有36位教师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64位教师获得市级荣誉称号。不仅如此,一中青年教师成长速度加快,桂梓、郭朝霞、谢云、丁小菊、刘德伟和潘威福等教师获全国一等奖,吕良艳、艾腾球、柯尧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奥赛夺得全国一等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


认识自我  幸福在濂溪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包括价值评价(业绩)、社会定位(职业)和发展评定(目标)。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业绩自豪感使已经消耗的 “过去”重新变得鲜活明艳,职业认同感在平淡无奇的“现在”身上烙下充实饱满的印记,追求目标的确立则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九江一中站在哲学的高度,寻求人生的意义,创造性地选择了最佳突破口:幸福指数。

学校坚持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为根本,努力造就和谐、锐意进取的新氛围,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首先,保障物质性收益,满足生活的需要;其次,提供优质的办公环境和教学条件,满足工作的需要;再次,保证安全感、自尊感和沟通的渠道,满足心理的需要;最后,让每一个老师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和悉心的关怀,享受尊严,满足人格的需要。

有鉴于此,学校努力筹措资金,足额发放绩效工资,不断改造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改造食堂,专门设立教工餐厅,每月为教师发放营养早餐补贴;按时为每一位教师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教师意见,倾听教师心声;同时,提高各处室的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近年来,学校还逐年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奖励和认可力度,“希望杯” “晨光教育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六项十佳奖”“高考、招生奖”“九江一中首席教师”等评选活动均充分肯定了教师的能力、水平、业绩和价值,业绩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因而得到充分彰显。

2011年,九江一中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履职伊始,新班子就提出要实现学校品牌、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三大增值的目标,鼓励教师成名成家;2012年,学校确立了“市内楷模、省里示范、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办学目标;2013年,一中启动了“管育学三三制”整体改革,力图实现在管理、德育和教学上的重大突破……在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全校教师斗志昂扬,步履铿锵,为进一步弘扬生命价值,实现九江一中的办学梦想而奋然前行。

幸福,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幸福,实现了九江一中的跨越式发展;而幸福最重大的价值是培养了一大批阳光健康的优秀少年——

九江一中的学生何其阳光:他们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示范全省,影响波及全国;他们成立文学、戏剧、体育等学生社团,自我磨砺,自我提高;他们积极参加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展露才华,陶冶情操……

九江一中的学生何其健康:他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他们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为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宽厚坚实的基础……

九江一中的学生何其优秀:他们的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九江市独占鳌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20122013年更相继获得重大突破,各项重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在奥赛场上,一中学子也是捷报频传,五科奥赛全线飘红,获得国家级银牌3枚,铜牌4枚,有6位同学进入国家冬令营,35位同学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33位同学免试保送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名校……

九江一中穿越千载烟云、百年风雨,一路昂然走来。在一代代一中人的执著求索和艰辛努力中,她终于得以幸福、自信的姿态面对阳光遍洒的康庄大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不衰,一中人打造幸福教师队伍,培育阳光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教育辉煌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
地址:九江市滨湖路1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193(党政办) 8238623(党政办) 8238625(南门湖校区招生办) 8251390(八里湖校区招生办)
传真:0792-8238623